多抓魚75元回收的衣服629元售賣
近日,上海。一網(wǎng)友在多抓魚平臺準備出售自己2018年購買的、價值1500元左右的連衣裙等三件衣服。多抓魚審核結果顯示,這條裙子價值75元,另外兩件同等價位的衣服更是在個位數(shù)。該網(wǎng)友最終選擇出售連衣裙。而在收到多抓魚給付的75元后,網(wǎng)友發(fā)現(xiàn),該連衣裙被多抓魚以629元的價格售賣。對此,多抓魚客服表示,多抓魚在回收服飾時,需要付出倉儲物流、清潔消毒、審核鑒定等成本,同時還要承擔賣不掉的風險,因此買賣中間會有差價,這部分差價也用于覆蓋上述成本,
我想起來前二天的新聞:商戶進價1.2元土豆賣2元擬罰款30萬,
網(wǎng)友評論
難道不正常嗎?平臺運營,倉儲,人工,哪個沒有成本!把廢品賣給上門收廢品的1元一斤,收廢品的再以2元一斤賣掉,這都是正常的商家行為,誰也不是做慈善,都要生活,明碼標價,可以選擇不賣或者有本事自己去賣629元。
三百賣不掉的,因為涉及到品牌,別人怕買到假貨仿品,不會出那么高價格的,只能當仿品假的買。最多也就出百十塊錢。你想想如果閑魚上有個人賣一條原價2000的品牌衣服,現(xiàn)在300賣給你,你敢買嗎?你不怕買到仿品假貨?維權成本有多高?怎么鑒定真假?只能選擇從平臺或者有信譽的商家手里買
在說可以選擇不賣,確實可以不賣,但是作為一個品牌你應該秉承公平公正的一個態(tài)度去經(jīng)營,而不是為了壓價,如果說你為了自己賺更多給消費者價格壓的如此低,起碼正常人覺得會是存在欺騙消費者,如果你覺得回收不賺錢你大可以不回收,一邊說成本高,一邊還做利潤不大的回收業(yè)務?我覺得不可能。
我覺得沒什么問題啊,就好像古董,你值幾十萬的東西被人說只值幾百塊錢,賣不賣還是看你,如果賣了后面知道被人忽悠了,找他算賬也沒用。更何況你有這個本事和渠道賣幾十萬嗎
好家伙,所有的成本都得消費者攤,連賣不出去的風險都要消費者擔著,那你倒是穩(wěn)賺不賠的買賣。眾所周知,投資跟風險是成正比的,而做生意的風險應該是商家全擔才是
免責申明:以上信息來之百度,